欢迎来到 科普一下“3ce四色还是九色眼影”-(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
全国咨询热线:0793-986120
新闻中心
最新GDP揭晓!这些省份,被打回原形

原标题 :最新GDP揭晓!最新这些省份 ,晓省被打回原形

作者 :熊志

上半年各地经济数据陆续揭晓 ,份被有人欢喜有人忧。原形

具体到各省来看,最新有17个省份经济增速高于或持平全国水平 。晓省其中,份被上海 、原形海南、最新西藏三省份增速超过8% ,晓省上海增速最高 ,份被达到9.7%。原形

在低于全国增速的最新14个省份中,江西 、晓省广西和湖南分别增长了2.4%、份被2.8%和3.6%  ,排名靠后。

总体来看,沿海地区尤其长三角,上半年快速反弹;而前几年增长较快的一些内陆省份 ,增速明显放缓 ,出现了掉队的趋势。

01

随着防疫调整 ,全力拼经济,成为今年各地的关键词 。

尽管一些地方下半程发力是常态 ,半年数据不一定全面,但总的来说  ,上半年的增长情况,是地方经济韧性、活力的一个缩影。

就实际增速来看,上半年的分化依旧比较明显 。

增速头名被去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较重的上海拿下 。此外,海南达到8.6%,西藏8.4%,另外吉林、内蒙古都超过7.0% 。跑输大盘的省份中,河南、福建、湖南、陕西、江西和广西都低于4.0%,其中江西只有2.4%  ,广西只有2.8%。

大致可以发现三个规律 。

首先 ,上半年领跑的省份 ,除了上海外,经济体量都不大。其中GDP最高的内蒙古,也在二十名开外。

对这些省份来说,“船小好掉头”,经济刺激政策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内蒙古为例,上半年7.3%的增速背后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34.5%,投资拉动的特征明显 。

其次  ,中部地区增速总体放缓。除了安徽(6.1%)  、和湖北(5.6%)以外,山西(4.7%) 、河南(3.8%) 、湖南(3.6%) 、江西(2.4%)均低于全国5.5%的增速 。

展开全文

要重点说下江西 。作为内陆省份中唯一一个和长三角、大湾区同时毗邻的省份 ,被虹吸的江西,存在感一向不足 。而就在去年,江西同比增长4.7%,和福建并列全国第一,一下子成为瞩目的焦点。

但这样的势头,今年并没能延续  ,一度同比增长1.2%,上半年同比增长2.4%。从领跑全国到全国垫底,江西的失速,显然不能用去年基数高来解释。

第三 ,长三角地区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具体来看 ,浙江同比增长6.8%  ,江苏同比增长6.6%。相比之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上半年跑输大盘,只有5.0%,对比去年同期 ,广东和江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02

经济回归常态化的第一个半年报 ,为什么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增长快 ,而一些内陆后发省份 ,反而失去了增速的优势 ?

疫情影响下的基数问题  ,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上海去年封控时间久,去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5.7% ,在回归正常之后,地方经济重新开足马力 ,这个缺口很容易补上来 。

今年上半年增长较快的地区,像海南 、吉林等 ,去年同期普遍增长慢,其中吉林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0% ,全国垫底 。至于沿海地区 ,如长三角的江浙二省,今年增速高 ,但去年同期也都偏慢 ,江苏只有1.6% 。

去年慢的今年快 ,去年快的今年慢。但基数高低的背后 ,其实也涉及到产业结构的问题 。

一些中西部内陆省份  ,去年的增长势头没能延续,今年跑输大盘,显然不能全部简单归因于基数的高低 。

正常来说,随着经济回归正规,今年上半年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像几个中部省份,它们的工业却普遍增长乏力。

以河南为例  ,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而官方数据提到  ,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有力拉动工业增长 。这从侧面说明 ,在汽车 、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外,其他产业门类普遍增长乏力  ,产业单一的短板逐渐显现 。

这种局面不难理解。在全力拼经济的时刻 ,区域竞争白热化,地方经济的短板 ,越是容易暴露出来。

一些中西部省份,普遍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的问题。如对房地产行业依赖过重 ,或者对资源型产业依赖过重,随着行业需求转弱,地方经济可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拖累 。

还是以江西为例 。江西去年一路高歌猛进 ,作为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重地 ,锂价走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今年以来,锂价掉头向下 ,这也给经济造成了一定拖累。

同样是中部省份 ,山西也面临着资源产业依赖的问题。上半年山西为什么掉队 ?当地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一个答案——从煤与非煤看 ,煤炭工业增长只有2.5% ,非煤工业增长6.5%。

即便是增速较快的内蒙古,在光鲜亮丽的数字下  ,照样存在类似的隐忧 。

上半年 ,内蒙古实际增速7.3% ,而名义增速只有4.8% ,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倒挂,正是能源价格走低的结果 ,它还是反映出地方对能源产业的深度依赖。

03

全力拼经济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 ,正在现出原形。

长三角为代表的沿海地区,跑赢中部内陆省份  ,还跑赢了一些前些年高增长的地区 ,如云贵等省,说明早就告别高增长的沿海地区 ,仍然是韧性十足的 。

这种快速修复的能力 ,不仅是因为产业结构更合理 。比如去年防疫调整之后,江浙等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击,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 ,说明它们更主动 、更开放 ,更有紧迫感 。

过去一段时间 ,产业转移和基建浪潮下 ,内陆省份迎来快速发展 ,工业化提速 。在GDP增速上,它们普遍比沿海跑得更快。

而在强省会战略下,一些省份举全省之力打造中心城市,它们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沿海的传统强市 。像今年一季度 ,成都就反超苏州 。此外,直辖市重庆,上半年再次反超广州 ,坐上了GDP第四城的宝座。

但我们必须看到  ,产业 、基建、人口等层面的种种红利,正在边际递减。今年上半年 ,大量内陆省份跑输沿海 ,这不是偶然 。产业结构、营商环境 、开放意识等等,沿海地区都遥遥领先 。

即便一些内陆省份,现在也有了拿得出手的中心城市 ,去参与全国的资源卡位竞争 ,去和沿海城市较量 。但强省会 、单中心的发展格局,也意味着 ,一旦头部城市失速 ,全省的经济都会受到拖累  。

相较而言 ,沿海地区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均衡,可起到风险均摊的作用。一个城市减速 ,还有其他城市顶上来,省份的经济增长不至于动不动就大起大落 。

在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内陆省份的高增长,可能将成为过去时 。一些举债发展 、大兴基建的地方 ,甚至还会陷入化债难题中 。如云南昆明的城投债问题 。

再如 ,上半年增速只有2.8%的广西,此前出现了慧泊停车的天价停车费问题。经济降速、财政收入放缓,面对收支缺口和债务压力 ,地方才会有各种创收的冲动 。

一些中西部省份被打回原形,其实也不是坏事 。在习惯了工业化带来的高增长之后 ,它们必须适应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了 。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科普一下“3ce四色还是九色眼影”-(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