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科普一下“3ce四色还是九色眼影”-(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
全国咨询热线:0793-986270
新闻中心
有一说一

出品 | 搜狐汽车·搜狐新车

作者 | 黄轩

编辑 | 马良

上半年 ,有说施行了13年的有说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终止,新势力们还没从震荡中缓过神来,有说又遭遇特斯拉引发的有说“价格战”与燃油车价格“内卷”,可谓备受煎熬。有说以价换量的有说价格战愈演愈烈 ,可以看到 ,有说今年上半年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有说企业压力较大 。有说前不久 ,有说新势力品牌陆续交出上半年交付成绩单 。有说其中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零”交付量均出现环比增长 ,有说理想汽车月交付突破3万辆。有说上半年,有说“蔚小理”分化、有说哪吒汽车销量持稳 、零跑汽车触底反弹成为行业关键词 。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4月发文称 ,“至少在中国市场 ,2025年的CR5(市场集中度前五)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 。”点明了当下行业竞争加剧的现状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表示,汽车行业残酷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300万辆年销售规模将只是车企的入场券,到2030年 ,新能源主流车企将只有8家。

2023年已经过半 ,靠理想撑住门面 ?

前三甲座次大轮换 ,理想月交首超3万 ,蔚来重回“万辆俱乐部”

理想汽车

2023年6月份 ,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89.6万辆 ,同比下降2%  ,环比增长9% 。其中 ,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2575辆,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 ,同比增长150.1%;2023年上半年,其累计交付新车13.91万辆,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据乘联会初步统计 ,销售目标完成率最高的是理想汽车 ,为46.37%  。

在交付量提升之后 ,理想的收入也随之提升。5月 ,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含增值税)超100亿元 。“这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百亿级的月收入。”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道。至2025年 ,理想汽车的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车型和五款纯电车型;目标是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即20万元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 ,交付量达到160万辆/年 。

接下来 ,理想还将会有两款新车来扩大产品阵营 。其一是理想MEGA ,是理想首款纯电车 ,定位为大型MPV。第二是理想L6 ,预计售价在25万元左右的中型SUV ,将在2024年上市 。理想L6的车身长度应该在5米之内,定位于中型SUV,看上去比理想L7小了一圈。

蔚来汽车

今年上半年,蔚来新车交付量合计54561辆 ,其中6月交付数据,单月交付 10707 辆,环比增长 74.0% 。其中 SUV 交付 6383 辆,轿车交付 4324 辆。为保证用户权益和维护品牌形象,蔚来曾一度表示不会参与到“价格战”竞争中 。作为新势力阵营中产品线最丰富的“老大哥”,蔚来汽车这样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蔚来汽车就已经被迫让出交付量榜首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6月12日,蔚来突然宣布全系车型起售价减少3万元并调整首任车主用车权益,免费换电将不再作为基础用车权益 ,每月免费换电次数统一调整为4次。针对下半年的交付计划 ,蔚来创始人 、董事长、CEO李斌信心满满地表示 ,随着包括全新ES6在内的多款新车型产能爬坡,管理层对交付量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下半年平均月销超过2万台是我们的目标 。”

7月25日,蔚来汽车子品牌阿尔卑斯放出产品细节信息称,首款车型采用蔚来自研 、自产的单电机方案,目的是优化成本和尺寸 ,车型可能对标特斯拉Model Y,专攻20-30万价格区间。其实 ,蔚来对下沉市场的野心由来已久,押宝的子品牌也不止阿尔卑斯一个 。另一个子品牌萤火虫 ,定价将为10-20万元,预计明年三季度在欧洲市场首发。

蔚来下一代平台 NT3 也将于“阿尔卑斯”品牌的新车首发搭载。该平台支持 800V 高压技术,智能驾驶硬件 、座舱配置等领域将进行全新布局,并采用更集中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电池包方面,阿尔卑斯新车将搭载 60kWh、90kWh 两种容量的电池,尺寸兼容第三代换电站 ,同时厚度变薄,改善车内乘坐空间的弊端。

小鹏汽车

6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8620辆 ,上半年其累计实现4.14万辆的交付量 。1-6月,小鹏新车交付量分别为5218辆、6010辆、7002辆  、7079辆、7506辆、8620辆。尽管连续4个月实现交付量增长,但小鹏汽车的销售表现仍与理想、蔚来存在一定差距 ,远不及去年同期。

因此基于“扶摇”架构的首款车型G6  ,在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 、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众技术成果的加持下,被寄予扛起小鹏汽车销量大旗的重任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预计,在量产爬坡后 ,G6销量将达到 P7 的2-3倍。今年的产品规划方面,预计下半年推出全新 MPV 车型 X9、全新SUV车型 G7,小鹏汽车表示两车将与上半年上市的两款新车 P7i 和 G6“共同驱动“,全年交付量有望达到13万辆,实现销量和利润率的同步上行 。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7月27日小鹏汽车与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对小鹏汽车进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大众向小鹏汽车投资约 7 亿美元 ,收购 4.99% 的股份以及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在战略技术合作方面 ,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  ,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 ,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投产(即 "SOP") ,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  ,新车售价预计在10万-20万元区间,补足该价位段内产品的空间和自动驾驶技术短板 。

小鹏G9作为国内首款搭载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型,在小鹏自建的超快充桩可做到车桩结合,不仅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200km的补能效率;在续航方面 ,还可以达到至高702km的续航里程数。

大众中国方面表示,与小鹏汽车的合作 ,强化了各方经济性方面的效率 ,基于原有的规模优势,大众的采购效率将得到提升,例如在电池和模组方面。同时 ,双方将通过车型联合开发项目 ,创造协同效应 。在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这将为双方建立成本上优势 。

众所周知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尤其是小鹏所处的“新势力”领域  ,残酷程度空前 ,行业拼命内卷 。而小鹏的财报一直以来都不太乐观,尤其是账面上现存的资金储备,大众带来的7亿美元 ,显然解决了小鹏的资金问题。有了资金支持可以让小鹏拥有了更多的研发实力 ,核心竞争力势必增加 。对小鹏来说 ,增加了内在含金量也就是赢了里子。此外,在与大众的合作中 ,小鹏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知名度 ,借助大众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有了大众的背书,小鹏能够更自信地走向欧洲市场。

来自资本层面的反应最能反馈此次合作的前景 。二级市场上,7月26日 ,小鹏汽车在美股一开盘就涨近15% ,此后股价一路走高,涨幅一度扩大至40% 。显然  ,资本市场对小鹏的积极反馈,更多来自于对大众的发展前景所表现出的乐观。

第二梯队淘汰赛开始

曾经第二梯队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却开始崭露头角。取代蔚来和小鹏6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前三位置的,是哪吒和零跑 。6月 ,哪吒汽车交付了12132辆,上半年合计交付62417辆 ,不可否认哪吒汽车的影响力正在逐步突显 ,但能持续走多远仍是未知数 。

哪吒的销量主力,仍然是低价车型哪吒U和哪吒V 。定位相对高端的哪吒GT 6月交付1298辆,比5月的1716台少了418辆 。从数据上看,哪吒汽车的销量已成功踏上第一梯队 ,但交付量仍不及小鹏汽车,主要还是品牌的“含金量”不够高。卖的越多 ,亏得越多 ,通过以价换量不断做大规模 ,同时压降成本,利用纯规模效应扭转亏损,这便是哪吒汽车选择的方向  。此外,哪吒N01和哪吒U也曾被桐乡市作为公务用车进行采购 ,并作为宜春 、成都、杭州等地的网约车、出租车等 ,通过B端市场 ,锁定一部分固定订单 。

为了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稳住脚跟 ,零跑选择“主动出击”,率先在价格上做文章 。6月份 ,零跑汽车交付新车13209辆,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二位,这个结果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果真降价真有用。其中,C系列共交付超过11600辆 ,占比超87%  ,C11车系交付8900多辆 ,历史新高。目前零跑汽车的产品聚焦更多是国内中端市场,中大型轿车和SUV市场门槛降低至15万价位 ,旗舰版还有双电机和四驱,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操控都很高 ,与同价位代步车选手对比  ,可以算是破天荒的存在 。

零跑汽车官方表示 ,下半年仍将聚焦15万-20万元的大众化价格带 。此外 ,基于全新B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B11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亮相  ,零跑C01增程版也将在三季度发布 。

其他品牌方面 ,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已成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主攻方向。2022年9月,广汽埃安推出高端品牌Hyper昊铂旗下首款超跑车型Hyper SSR ,售价超128.6万元 ,预计于2023年10月交付  。今年1月 ,比亚迪发布全新高端汽车品牌“仰望” ,旗下U8和U9同步亮相 。仰望U8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车,仰望U9则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

总结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大批“油电同价”产品归回市场 ,而造车新势力两级分化也愈发明显 。进入下半年,将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新车陆续推出 ,比如最近刚刚亮相的深蓝S7等  ,市场竞争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会进一步扩大 ,销量会逐步增加,这对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而言是有较大帮助的。价格战一旦打响,就不可能停歇 ,下半年才是各家新能源车企发力关键期。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科普一下“3ce四色还是九色眼影”-(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  sitemap